植物缺素症知識科普1:定義、原因、預防和解決
什麼是植物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亦稱養分缺乏症狀。是指植物因缺乏某種或多種必需營養元素而出現的病狀。通常表現為:葉片失綠、黃化、發紅或發紫;組織壞死,出現黑心、枯斑、生長點萎縮或死亡;株型異常,器官畸形,生長髮育程序出現延遲或提前等。大部分缺素症都有葉部症狀,最易出現的形態症狀是葉色變異。不同症狀的出現,與所缺營養元素的功能有關。
植物缺乏營養元素的原因有哪些?
(1) 土壤營養元素的缺乏;
(2) 土壤PH值不適合;
(3) 營養成分的不平衡;
(4) 土壤理化性質不良;
(5) 植物根系吸收受阻;
(6) 營養元素之間的拮抗;
(7) 不良的氣候條件等。

如何預防和解決作物缺素問題?
預防和解決作物缺素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工程,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 發現作物缺素後,應施入肥效快的肥料如水溶性肥料,尤其是葉面噴施的水溶肥,從而給作物快速補充養分。
(2) 根據土壤情況和作物需求來施肥,避免養分過剩或失衡,避免營養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
(3) 從根系著手,確保根系吸收作用正常。措施包括:防治根系周圍的病蟲害,保護作物根系;營造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保持土壤良好的保水性、排水性和透氣性,促進根系正常生長髮育。
(4) 調理和改良土壤,促進土壤團粒構造,調理土壤酸鹼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措施包括:
a. 施入土壤調理劑或含有改良土壤功能的肥料。
b. 通過施入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
c. 通過施入有機肥或微生物肥料,促進土壤有益菌群繁殖,增進土壤肥力。例如,固氮微生物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來源;解磷,解鉀微生物,能將土壤中難溶的磷、鉀分解出來,轉變為作物容易吸收的磷、鉀化合物。

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有哪些?
目前國際公認的,植物生長髮育必需的營養元素有17種。按照植物對它們的需求量的多少,可以分為:
(1) 大量元素:碳(C)、氫(H)、氧(O)、氮(N)、磷(P)、鉀(K);
(2) 中量元素:鈣(Ca)、鎂(Mg)、硫(S);
(3) 微量元素:鐵(Fe),硼(B),錳(Mn),銅(Cu),鋅(Zn),鉬(Mo),氯(Cl),鎳(Ni)。
什麼是植物體內可移動的和難移動的營養元素?植物缺乏這兩類元素時,分別有什麼特點?
根據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必須元素可分為兩類:
(1) 可移動的元素,如氮、磷、鉀、鎂、鋅、硼、鉬。這些元素可在植物體內再利用。當植物缺乏這些元素時,這些元素會從老的部位轉移到幼嫩部位,例如從老葉轉移到新葉,因此缺素症表現在老葉上。
(2) 難移動的元素,包括鈣,硫,鐵,錳,銅。這些元素被利用後,很難移動。當植物缺乏這些元素時,新生的組織(比如新葉)首先表現出缺素症狀。
參考資料
1、《土壤與植物營養學實驗》,謝曉梅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版
2、部分內容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