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7月5日,歌手李玟抑鬱症輕生去世。她曾5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是首位獻唱奧斯卡的華人歌手,演唱了多首經典歌曲。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低落、精神萎靡的時候。但如果是連續長期的心情低落,那就有可能是得了抑鬱症。抑鬱症已成為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療、干預,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輕生等行為。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壓力大時,你會怎麼做?


親近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放鬆身心的辦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綠色療法與康養景觀研究中心主任李樹華介紹,這不僅能起到「防未病」的作用,實際上,通過綠色康養手段緩解、治療抑鬱症狀,已有了不少成功案例,在學術領域也有多項相關試驗,結果同樣支援這一觀點。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綠色康養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


抑鬱症會帶來生理、心理上的雙重痛苦。而綠色康養恰好可以同時起到強健體魄與舒緩精神的功效。


英國著名園藝師「蒙叔」(Monty Don)公司破產後背上了鉅額債務,事業低谷時,母親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1991年,蒙叔和妻子搬到鄉下一處老房子,除草、種花、修剪……花園變得鬱鬱蔥蔥的同時,蒙叔的抑鬱症悄然痊癒,人也變得強壯與精神了起來。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蒙叔說,收穫自己播種的鮮花和果實,是最幸福的事。


我國女性盆景藝術大師樑悅美也曾罹患抑鬱症。後來,她接觸了盆景,通過製作盆景時的動靜結合,不但身體得到了鍛鍊,體質變好,心情也更加愉悅了。最終,樑悅美不僅病症痊癒,也成為了著名的盆景藝術家。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樑悅美的盆景藝術園


廣州敬老院開展的園藝療法對老人身心健康影響的試驗中,一組資料顯示:經過不同園藝活動和園藝治療,不僅老人以往的疾病症狀得到了緩解,身體更健康、心情更舒暢了,甚至參與測試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身心健康,也得到了提升。


成都樹德中學對患有孤獨症的青少年進行園藝療法治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少孩子走出了陰霾,重享快樂童年。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廣州敬老院園藝療法場景


國內外有多項研究指出,園藝療法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例如增加肌肉強度、促進睡眠、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疼痛感等。李樹華還進行過一個小測試,測試者赤腳踩在大自然的土壤上,血壓與血糖都較穿鞋時更低。



綠色康養的原理是什麼?


大自然常常帶給我們神奇的力量。但你有沒想過這是為什麼?李樹華介紹的兩個假說,可以解釋一二。


一是人與植物有共同的起源,二者在生理結構上有很多相似:我們的血紅素結構與植物葉綠素結構相似(用來支援生命);植物根系毛細根與人腸道絨毛相似(用來吸收營養);人體的肺部是倒過來的樹冠形狀(用來呼吸)。


這些相似性和關聯性,通過與植物的接觸被「喚醒」,並能對人體產生特定的效益,比如積極的心理、生理體驗,促進身心層面的恢復等。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二是人類願意親近自然,這是天性使然。大多數人都會喜歡開闊的、植被豐富的、有水體的景觀型別,因為它滿足了人類進化早期對防禦、食物和水的基本生存需求。


隨著現代設計理念的轉變與提升,「大喬木 草坪」類景觀應用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見到這類景觀心情會很好。其實也是人類起源早期,大面積的草地意味著食物的獲得,稀樹則代表了可以躲避危險,這種景觀的偏愛性是「寫入基因」的。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大喬木 地被的景觀


哪些行為可以起到康養、療愈功效?


以下三種與自然植物、環境有關的行為方式都可以實現康養的功效。


一是感受植物材料的外形、氣味等,比如花、香草、樹木、藥草、蔬菜等。最常見的是香草療法,吸入芳香植物的香氣,實現影響神經系統、喚醒情感記憶等功效。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芳香療法


二是進行各種園藝行為,比如打理花園,製作花藝和盆景作品等。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我們不僅進行了適當鍛鍊,讓身體健康,還會獲得寧靜感、成就感等積極的心理暗示。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上海社群花園「創智農園」


三是置身於不同綠色場所,比如森林、山地、陽臺、庭院、植物園等。以森林康養為例,是利用森林中的負氧離子殺菌素芬多精等物質,影響人體健康,同時促進運動行為的發生。

「抑鬱了」不是句玩笑話,就讓園藝溫柔治癒

韓國國立山林治療園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想一生幸福,你就去營造自己的花園,當園丁吧!


綠色康養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緩解抑鬱症狀,對於睡眠障礙、青少年手機成癮症、自然缺失症都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綠色康養是涉及景觀、植物、醫療知識等的交叉學科。目前,森林康養師已成為我國認可的正式職業,相信隨著人們對身心健康的更多關注,這一職業需求會越來越大,綠色康養也會幫助更多人獲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健康。



(本報記者陳美諭撰稿,本文圖片來源:李樹華、網路)

宣告:本文版權歸屬《中國花卉報》社,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篡改,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若需轉載,請提前與本號聯絡。

相關搜尋

是不是代表盆栽成活了?
相信科學不是迷信
親朋笑話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