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售賣一枝黃花?專家:此花非彼花
<body>

這幾天,一種名為「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物種成為熱點。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等8部門部署集中治理,同時呼籲市民看到這種花,一定上報,併除掉它。「一枝黃花」究竟是一種什麼花?在網路搜尋中竟然有許多售賣資訊,這又是怎麼回事?

此「一枝黃花」非彼花
「最近看新聞報道,有一種叫‘一枝黃花’的植物是‘生態殺手’,危害很大,但我在很多網店看到都有賣。」11月14日,市民劉女士不解地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反映。記者網上搜索發現,許多中藥材和養生店的確都在賣「一枝黃花」,大都註明「野生」字樣。點開介紹稱,這些都是清熱祛溼的中藥材(如圖1)。
「這種‘一枝黃花’並非‘加拿大一枝黃花’,但它們有親戚關係,均屬菊科。」湖北省中醫院藥事部副主任、主任藥師嚴勁鬆解釋,「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能力超強,與本土植物、農作物爭奪營養物質和水分,它植株高大,通常能有2、3米高,而本地「一枝黃花」繁殖力沒有那麼強,多在1-1.5米間,屬藥典用藥,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
學術搜尋引擎讀秀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又名黃鶯、麒麟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20世紀30年代中期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上海、南京等地,後逸生為惡性雜草,對我國的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巨大威脅。在原產地,「加拿大一枝黃花」是一種藥用植物,常用於提煉精油或製藥,甚至被當作食材。
上海辰山植物園微信公號撰文稱,「加拿大一枝黃花」一名始見於陳封懷先生的《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1958),1936年廬山植物園就已有引種栽培,徐炳聲先生《上海植物名錄》(1959)首次報道該種在上海歸化,直至20世紀80年代開始擴散蔓延成惡性雜草,直到如今的爆發成災。

可以種到沙漠中?萬萬不可
既然「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力這麼強,何不把它們種在沙漠和戈壁中?記者看到,不少網友有這樣的想法。
「萬萬不可!」科普達人何瑞畢業於武漢大學植物學專業,一直對「加拿大一枝黃花」持續關注。他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雖然入侵能力強但也需要較多水份,在沙漠裡難以存活。若種在乾旱地區,對有限水資源的消耗更嚴重。
「曾經有人提出在荒地的工程上種植這種作物,可以防風固沙,這對於工程雖然有利,但會造成更大範圍的不利影響。」何瑞解釋,「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力超強,一枝可產生2萬個種子,能隨風飛揚幾十公里甚至更遠。其次,它是多年生植物,地下塊莖「強悍」,平均每個能生髮4-20個地下莖,根雖扎得不深,但扎得廣,面積大,大一點的植株,一個成人都撥不動。
據介紹,目前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治理方式多是農藥化學防除,但很難殺死地下塊莖。這種植物會分泌對其它植物有害的物質,阻止別的植物生長,對農田危害更大。拆遷地塊和荒廢的農田,極易被它們「侵佔」,近年來又發現它在小區綠化帶出現。何瑞說,他們在黃陂、新洲、江夏多地都看到過「加拿大一枝黃花」(如圖2),危害已經大到政府部門不得不集中處理。
不要購買和養殖外來動植物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新聞,讓「生物入侵」的話題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美國著名生態學家丹尼爾·森博洛夫在《生物入侵》一書中曾寫道,生物入侵最早就從3000年前開始了,雖然入侵物種僅佔少數,但入侵極具破壞性,為消除這些少數物種,每年要在經濟和生態危害方面花費數十億美元。
武漢大學張箭飛教授較早就對這一現象進行過調研。「在引種外來觀賞植物方面,中外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她介紹,湖北巴東植物大葉醉魚草由英國人威爾遜引進英國後,迅速適應英國許多地區多石和貧瘠的土壤,在當地鐵路沿線、垃圾場、工廠廢墟上遍地開花。「加拿大一枝黃」最早也是在國內南方鐵路沿線荒地蔓延。
何瑞補充說,「通常認為,外來生物若經過相當時間和本地環境適應了,叫歸化,不叫入侵。」譬如,北宋時有意引種的蘆薈(原產於非洲東北部),現已歸化為華南沿海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荷蘭人從美洲熱帶地區引進到臺灣地區的銀合歡、金合歡、量天尺等也歸化為野生植物。上世紀50年代作為飼料從巴西引進我國的喜旱蓮子草(俗稱水花生),已經成為農田最常見的雜草,而它名列《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早在2003年,當時的環保部就下發《關於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通知》,關注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在《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上(如圖3),因其「生命力頑強、很難殺死、對土地有害」,所以必須集中圍剿。
據瞭解,近年來,我國逐步對外來入侵物種從法規上進行管理,如《生物安全法》《長江保護法》中都有相關內容,去年以來,海關對入境產品的管控更加嚴格。「法律健全、政府重視,是阻止生物入侵的有利因素。」何瑞說,除了植物入侵,動物入侵也不容忽視,尤其是水生動物外來入侵的情況較為嚴重,動物通過水系進行遷徙、傳播速度比較快。很多外來入侵動物是在養殖業中逃逸,或個人放生時進入自然環境的。今年新聞就報道了多起放生鱷魚、鱷龜、雀鱔、清道夫等事件。「我昨天在沙湖公園發現一隻原產華南地區的花龜,應該也是放生的。」他呼籲,從個人來說,不要買、不要養一些奇怪的動植物,如果養了就不要輕易丟棄、放生,可以送到植物園或動物園,尤其不要從國外購買運輸當地動植物,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來源: 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