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近期,有菊花種植戶反饋,田間種植的觀賞性菊花,和往年一樣,遇到高溫天氣就開始出毛病,病株呈片狀發生,並有逐漸往四周擴散的趨勢,噴施殺菌劑效果不甚明顯,想知道這菊花到底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有效解決呢?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一、病症描述

從菊花植株症狀表現來看,發病初期,整株或半株開始出現輕微萎蔫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萎蔫程度逐漸加大,葉片開始退綠變黃,再持續發展,植株生長停滯,葉片從葉尖或外緣出現乾枯現象,直至整棵全部枯死。

拔出病株根系,主根變成黑色,上有白色黴菌,鬚根少、小、弱、曲,鬚根顏色由健康白,轉為病態灰褐色,莖基部表皮部分開始變深淺不一的灰褐色,維管束也變為褐色,並逐漸往植株延伸。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二、致病原因

綜上所述,這是菊花患上了枯萎病,是一種半知菌亞門尖鐮孢菌菊花專化型真菌感染所致,也就是說,這種真菌屬於菊花專利,一般不危害其它農作物。

菊花枯萎病之所以防治難度增加,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對病害判斷失誤。由於菊花枯萎病和根腐病植株症狀表現比較相似,沒有經驗的種植戶,一般很難從植株表現上確認,雖然部分防治根腐病的殺菌劑,對枯萎病也有效,但畢竟不是針對性治療,因此防治效果並不明顯。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2、重茬種植惹禍端。菊花一般不建議重茬種植,一旦重茬三年以上,土傳病害就開始增多,而菊花枯萎病也是土傳病害的一種。

枯萎病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越冬,重茬越久,土壤中病菌越多,病菌在17-37℃之間均可發生,最佳發生溫度在24-28攝氏度之間,病菌可借灌溉水、病土、人工作業等方式傳播,特別是偏酸土壤、氮肥施用過多,再遇到高溫高溼,雨後積水,或者人工澆水方式不當,造成水量過大等現象,均可誘發菊花枯萎病的發生

3、提前防治措施不到位。對於重茬種植的菊花,或著說重茬育苗移栽的菊花(即使是新茬,但重茬繁育的菊花苗同樣會攜帶病菌),在種植前一定要進行土壤或種苗消毒處理,通過一系列的處理措施,將菊花枯萎病預防在萌芽狀態。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三、3種有效防治技巧

1、避免多年重茬種植,維持土壤有機質含量。如果種植空間受限,需要連年重茬,就必須注重土壤有機質的補充,而且每年都要補充,使土壤中有機質 含量及營養元素不失衡,土壤酸鹼度適中,俗話說,爛眼招灰、弱苗招病,只有促進植株健壯,才是少生病的根本。

2、掌握澆水技巧很重要。種植觀賞性菊花,由於以盆栽為主,種植步驟為:現在地面移栽菊花苗,過了緩苗期,將花盆套上,菊花苗在花盆裡邊生長邊往盆裡填土,直至把盆內填滿土,菊花基本也開始定型了。

由於這種種植方式,常見的先進灌溉措施無法使用,炎熱的夏天,正值菊花生長的關鍵時期,大量的水分蒸騰,就要求不斷的進行補水灌溉,如果灌溉措施不科學,在往菊花盆中澆水的時候,往往造成澆水過溼現象,從而造成積水漚根,加上高溫高溼,最容易誘發枯萎病,同時增加了漚根、甚至發展成根腐病的風險。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因此,建議大家在澆水時,能總結出菊花澆水規律及需水量,不猛澆水、勤澆水,也不能因害怕澆水只澆半截水(澆水不透)

3、化學預防和治療具體方案。

對於重茬菊花田,再注重有機質補充的同時,在整理土壤時,建議每畝撒施25%乙酸銅2000克或50%克菌丹500克 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100克,這兩種配方對預防枯萎病都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當然,遇到重茬嚴重的田塊,還要結合其它預防措施。

比如還有一種比較理想的預防措施,那就是蘸根環節,比較常用的配方有62.5克/升精甲霜靈·咯菌腈及11%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懸浮種衣劑10毫升,兌水10斤加少許土壤調成稀糊狀(一畝用量),將菊花種苗根部在藥水裡浸泡後,再進行移栽,防病效果比較明顯

盆栽菊花枯萎病頻發,3種實用防治技巧,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

對於已經發生枯萎病的菊花,再對健康植株進行噴霧預防的同時,還應對病株進行灌根,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建議配方有:32.5%苯甲嘧菌酯10毫升 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10克 80%克菌丹15克,或70%甲基硫菌靈50克 25%咯菌腈10毫升 25%嘧菌酯10毫升稀釋成30斤水進行噴霧灌根,每畝需2-3桶水

重要提示:對於已經無法挽救的患有枯萎病的菊花,一定也要及時移出田地,並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以防病土通過各種渠道傳染給健康植株。

相關搜尋

市場上的這2種「假菊花」
茉莉、菊花可別「亂送人」
菊花一定要「抓住機會」
就能擁有「五彩菊花樹」
9月盆栽菊花怎麼養?
3種小巧可愛的小菊花
常見菊花品種你知道嗎
菊花顏色不同寓意不同
這種菊花有七彩的顏色
菊花的10大常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