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答案
韭菜一般可分為根韭菜、葉韭菜及花韭菜,在我們鄂西地區一般主要是根韭菜,主要食用根和花薹。根比較粗壯,花薹肥嫩、肉質肥厚,有辛香味,可加工醃菜或炒來吃。一般像打雞蛋湯、炒雞蛋或者燒烤,都是很美味的。
韭菜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一、主要病害
▲1、韭菜莖枯病
(1)主要症狀:長橢圓形病斑,大小(18~30)mm×(2.5~4.5)mm,後全部變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染病,葉兩面病斑梭形或長橢圓形,邊緣不清,後也現小黑點,嚴重的葉片枯死,花莖折倒。
(2)發病原因:高溫季節、高溼條件下易發病。肥料不足、管理粗放、雜草叢生、植株長勢弱發病重。
(3)防治方法:
①種植早發1號、優豐1號、豫韭菜1號、「一、三韭菜」等優良品種。加強韭菜園田間管理,及時拔除雜草,必要時使用除草劑滅草。
②發病初期噴灑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500g/L氟啶胺懸浮劑1500~2000倍液。
▲2、韭菜灰黴病
(1)主要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分為白點型、幹尖型和溼腐型。白點型和幹尖型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淺灰褐色小斑點,由葉尖向下擴充套件。病斑梭形或橢圓形,常互相融合成斑塊,致半葉或全葉枯焦。溼腐型發生在溼度大時,枯葉表面密生灰至綠色茸毛狀黴,伴有黴味。
(2)發病原因:該菌侵染與韭菜刀次、傷口關係密切,頭刀發病輕,二、三刀發病重,一般在棚膜滴水處常形成發病中心,向周圍擴充套件。該菌生長溫限15~30℃;適合菌絲生長溫度15~21℃。溫度升高產出菌核,27℃產生最多,並以此菌核越夏。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後始見發病。由於韭菜棚生態條件適合發病,只要有菌源,病情不斷加重。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耐低溫品種,如平豐8號、平韭4號、多抗富韭6號等。
②與非韭菜、蔥蒜類蔬菜輪作。韭菜定植後收穫年限不要超過3年,否則易出現長勢不強,抗病力下降。
③合理密植:每667m2以40萬~60萬株為宜,種植過密易發病。及時採薹,7~8月花薹長出應及時採收,防止生殖生長影響營養生長,以保持抗病力。及時拔除田間雜草,病葉應及時清除燒燬,扣棚前平茬,清除老葉殘葉,減少初侵染菌源,適時扣棚。
④加強溫溼度管理:以增溫、防寒、排溼,促進韭菜生長,縮短每茬韭菜生長期為中心。據天氣情況靈活揭蓋草苫,白天溫度控制在18~24℃,夜間8~15℃為宜,晝夜溫差過大葉面易結露,易發病,要把相對溼度控制在80%以下,溼度過大時中午要放風排溼。
⑤靈活收割上市:當韭菜株高25cm左右時,市場銷售看好,可把有輕微病症的及早收割上市,可大大減少為害。
⑥秋季扣膜後澆水前每667m2用65%甲硫·黴威可溼性粉劑3kg,拌細土30~50kg,均勻撒施,預防灰黴病發生。
▲3、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從苗期到移栽大田生長期均可發生。防治不當常造成大面積死亡,生產上單靠化學防治效果不佳,應採用綜合防治,效果較好。
(1)發病原因:溼度大時,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重複侵染,引起發病。易積水的韭菜地、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
(2)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加強田間管理:選好種植韭菜的田塊,仔細平整好苗床或養茬地,雨季到來前,修整好田間排澇系統。
③進行輪作換茬,避免連年種植。
④加強肥水管理:韭菜是多年生蔬菜,須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水。進入高溫雨季,氣溫高於32℃,特別要注意大暴雨後,馬上排除田間積水,降低溼度。生產上雨季控制澆水,防止田間溼度過高。棚室保護地要注意及時放風,嚴防溼度過高。
⑤藥劑防治:夏季高溫多雨季節發現韭菜疫病中心病區時,馬上噴灑75%丙森鋅·霜脲氰水分散粒劑700倍液或40%嘧黴·百菌清懸浮劑300~500倍液噴霧,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也可用以上藥液蘸韭菜根進行倒栽,防效明顯。
▲4、韭菜綿疫病
(1)主要症狀:染病植株葉片上初現水漬狀暗綠色病變,當病斑擴充套件至半張葉片大小時,葉片變黃下垂軟腐。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物;假莖受害後呈淺褐色軟腐,葉鞘易脫落,根部染病,呈暗褐色,根毛減少,難發新根。
(2)發病原因:生產上進入雨季開始發病,該病發生輕重與當年雨季到來遲早、雨量大小、持續時間長短、氣溫高低直接相關,發病早、氣溫高的年份受害重,遇有持續時間長的大暴雨易出現大流行。
(3)防治方法:
①韭菜綿疫病發生區嚴格挑選育苗地和栽植地,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3年內未種過蔥屬植物的高燥地塊,雨水多的地方要求做高畦,畦四周有水溝以利雨後及時排水。
②幼苗期輕澆、勤澆水,做到先促後控保持地面溼潤,苗高12~15cm後應控水蹲苗,防止幼苗徒長和倒伏。夏季雨水多時須控制澆水,定植第2年以後可多次收割,3年以上的韭株要及時剔根培土,防其徒長或倒伏。
藥劑防治同疫病方法一樣。
▲5、韭菜菌核病
(1)主要症狀:主要為害葉片、葉鞘或莖部。被害的葉片、葉鞘或莖基部初變褐色或灰褐色,後腐爛乾枯,田間可見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見棉絮狀菌絲纏繞及由菌叢糾結成的黃白色至黃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狀小菌核。
(2)發病原因:一般雨水頻繁的年份或季節易發病,如植地低窪積水或大雨後受澇,或偏施氮肥及過分密植髮病重。
(3)防治方法:
①提倡施用生物有機複合肥;整修排灌系統,防止植地積水或受澇。
②合理密植,採用配方追肥技術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定期噴施噴施寶或增產菌使植株早生快發,可縮短割韭週期,改善株間通透性,減輕受害。
③及時噴藥預防:每次割韭後至新株抽生期噴淋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800倍液或40%菌核淨水乳劑500倍液或40%嘧黴胺懸浮劑9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6、韭菜鏽病:
①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5%丙環唑乳油22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②發病重的田塊,藥劑防不住的,最好從地面根莖部割齊,然後在留下來的根莖部噴1次上述殺菌劑保護,並加強管理,增施肥料,加快韭菜生長,使韭菜重新長起來。
▲7、韭菜白絹病:發病初期噴灑每克含1.5億活孢子木黴菌可溼性粉劑,每667m2用製劑200~300g對水噴霧,或10%己唑醇乳油7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430g/L戊唑醇乳油3500倍液。
此外還要黃葉病、細菌芽腐病、軟腐病、萎蔫病毒病等。
二、韭菜蟲害防治
▲1、韭菜遲眼蕈蚊(韭蛆)
(1)為害特點:成蟲善飛,喜歡在陰溼弱光處活動。幼蟲在土壤中生活,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鱗莖和柔嫩的莖部為害,引發幼莖腐爛,受害韭菜整株或整墩死亡,嚴重的成片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採用覆蓋隔離:韭菜收穫後及時在韭菜上覆蓋塑料薄膜,3~5天后等韭菜氣味散失後再揭開。收割後及時撒上一層草木灰,能防止成蟲在韭菜上產卵。成蟲羽化出土前,韭菜田要加蓋30目以上的防蟲網,防止成蟲進入,防效可達90%。
②誘殺成蟲:糖醋液(酒水、糖、醋比是1∶10∶3∶3),每667m2放置2~3盆,誘殺韭蛆成蟲。也可用黏蟲膠,在成蟲盛發期用黏蟲膠黏殺成蟲,每667m2懸掛60塊。
③生物農藥防治:
- 用1.1%苦蔘鹼粉劑,每667m2用2~4kg對水50~60kg灌根。秋季蓋棚前扒開韭墩,晒根2~3天后,每667m2用25%滅幼脲懸浮劑200ml,對水50~60kg,順壟灌根施藥。
- 用根蛆,淨主要成分是能產生新型抗蟲蛋白的熒光假單胞菌,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每667m2用含熒光假單胞菌10億個/ml的根蛆淨300ml灌根,防效90%。
- 用8000 IU/ml蘇雲金桿菌可溼性粉劑5~6kg,對防治韭蛆持效期長,防效75%左右。
- 用1.5%天然除蟲菊素水乳劑12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可在生產上推廣,持效14天。
▲2、韭螢葉甲
韭螢葉甲別名愈紋螢葉甲、韭葉甲。
(1)為害特點: 成蟲食葉,幼蟲在土中食害根和鱗莖,影響作物生長。
(2)防治方法:
①冬灌或春灌可殺滅部分幼蟲。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發現為害時不要再追施糞稀,應改用化肥,頭刀、二刀後隨水灌2次氨水,但不要過量。
③成蟲盛發期噴灑800g/L辛硫磷乳油,每667m2用250ml。幼蟲盛發期灌800g/L辛硫磷800倍液或Bt乳劑400倍與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後灌根。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3、韭菜跳盲蝽
(1)為害特點: 成、若蟲刺吸韭菜,產生白色至淺褐色斑點,嚴重的每平方米有蟲近千頭。致全株葉片變黃枯萎。
(2)防治方法: 噴灑40%甲基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12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結束語】:
在用藥物防治時一定要注意,為防止農藥中毒,韭菜田嚴禁使用3911、1605、氟蟲腈、氟乙醯胺等劇毒農藥。平時要加強管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更多關於種植方面的文章,請點選上面的「關注」按鈕,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二妹子最大的支援,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二妹子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