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韭菜生長過程中變細變黃,怎樣管理才能長的粗壯,濃綠?


大家好!我是甘肅大叔老宋,能有機會把自已在田間管理中的一線務農經驗,分享給大家,我很高興。

韭菜生長過程中變細變黃,這種現象每個菜農經常會遇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根據本人一線務菜經驗,可概括以下幾種因素:

A,肥水供給不足

韭菜因一年收割多次,需肥水量大,且韭菜根部需不斷的積累充足的養分,才能保證韭菜正常生長的養分需求,如果在韭菜生長週期內肥水供給不及時不充足,會使韭菜生長受到影響,根糸養分積累減少,過度消耗自身的能量,使韭菜變細,變黃的現象發生。

  • 解決方法

首先,要施足底肥,在種植韭菜前一定要施足底肥,這點非常關鍵,充足的底肥是韭菜長粗壯的基礎,一般以腐熟過的農家肥為主,化肥為次的原則進行深施,再在韭菜苗長出離地面2釐米左右進行小水漫灌保墒促長。

其次,要追好刀刀肥,在韭菜每次收割後,要進行一次追施,及時補充養分供給,防止韭菜因缺肥而使其生長緩慢,葉鞘變細葉子發黃的現象發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刀刀肥要適當加大氮肥的量,這樣可以使韭菜生長的又粗又綠,一般每畝不低於15千克的尿素量為原則,施肥後再進行澆灌保墒。

B,收割間隔過短

韭菜收割間隔不宜過頻繁,如果收割間隔小於30天,連續收割,會把韭菜根割傷,使其吸收養分的能力減弱,造成韭菜苗細弱,葉子發黃甚至出現死根,爛葉的後果,這點本人深有體會,值得注意。

  • 解決方法

韭菜種植的田間管理中,大多數萊農沒有把握好收割間隔時間,造成整片萊園死根的現象平凡發生,所以要特別加以重視,最佳的間隔時間是不能低於30天,一般不超過35天為最佳,這是本人多年總結的經驗,希望加以借鑑為好。

C,種植密度過大

有些萊農為了增加韭菜的產量,盲目的加大種植密度,雖然產量有所提高,造成韭菜葉細發黃倒伏,商品質量差,價廉,不易出賣的後果,而實際收入恰恰相反等現象,所以不要過度密植為好。

  • 解決方法

韭菜的種植密一般按行距不低於35釐米,株距不低於15釐米為最佳,具體還要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韭菜品種,土壤肥力,澆灌條件等綜合因素來確定適宜的密度。

小結,在韭菜田間管理中,要想韭菜生長過程中不變細變黃,必須要施足底肥,追好刀刀肥,澆灌足水,嚴格按最佳間隔時間收割,掌握好適宜的種植密度等綜合措施,才能確保韭菜健狀生長。

以上愚見純屬本人一線務農經驗,僅供參考,有不正確之處,希望批評指正,謝謝瀏覽!歡迎關注,下期再見,(原創首發,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