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在通關過程中,每個旅客的行李都要接受仔細審查,禁運清單上列舉了許多種類的禁運物品,包括一些植物。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植物又不是危險物品,為什麼也要受到檢查?

植物的潛在危害非常大。曾經有位同事的朋友想要從國外帶幾株多肉回來,結果通關不過,還有人想要把國內的水仙帶到國外去,都未能如願!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事實上,也有很多植物入侵造成損傷的例子。比如入侵英國的日本虎杖,虎杖的泛濫導致英國居民的住宅受到損壞,房價大跌,英國需要每年花費數十億去清理虎杖,效果卻並不如人意。還有,美國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來治理入侵植物葛根。這些正是植物入侵所造成

當然,還有一種植物也讓外國關口的檢查變得複雜,那就是——洋姜。儘管它在我們的國家並非氾濫成災,但在一些外國地區,洋姜的入侵問題卻不可忽視。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所以,在出入境檢查時,洋姜也受到了嚴格的管控。這也提醒我們,植物入侵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提到洋姜,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吧?現在又到了挖洋姜的季節,閒聊的時候有位朋友說,洋姜伴隨著他的初中高中時代,那時候每星期從家裡帶一瓶炒酸洋姜,現在,炒洋姜的母親已經不在了,酸洋姜的味道也漸行漸遠了。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其實很多人都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嘆吧?小時候在姥姥家吃過醃洋姜,真的好好吃,脆脆的,那時候就光啃洋姜都覺得很好吃,後來,姥姥不在了,就再也吃不到醃洋姜了,也沒人種洋姜了。

洋姜,看到「洋」字,就知道是外來物種,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洋姜是「入侵植物」,有網友就反駁說:洋姜是本土物種,你非要說是「入侵」物種,居心何在?我們很多人都吃過洋姜,卻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洋姜的來歷和它相關的一些事情,那今天我就帶你來看看有關於洋姜的那些事吧,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1. 洋姜的「異鄉」之旅

洋姜的來歷要追溯到17世紀,當時它悄然來到歐洲。德國人著迷於這種植物,將它引入作為花卉盆栽,因為它的花朵酷似向日葵,色彩鮮豔,散發出陽光明媚的氣息。

不過,洋姜的命運並非止步於花盆之中,來到中國之後,它在中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逐漸變成一種頑強的野生植物。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2. 洋姜的危害

洋姜跟普通的植物不一樣,它的繁殖速度快的驚人,以每年20倍的速度在增長。它的根莖在地下形成龐大的網路,能夠擴大生長範圍,而它在生長的同時,大肆擴張的根系直接影響到了其他植物的生長。而且高大的植株也遮住了光線,導致其他植物的生長受到了很大的威脅。所以,它這種快速「氾濫」的速度可是不可輕視的,也為生態系統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所以,洋姜的危害不容小覷,幾年之間便能覆蓋一片土地。它的根莖能鑽入地下2米深,展現出極強的耐旱能力。由於這些特性,洋姜成為了許多國家頭疼不已的外來入侵物種,即便付出巨大的代價進行剷除,也往往難以取得顯著效果。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3. 洋姜在中國的別樣命運

不過呢,洋姜在中國可就有了別樣的命運。它沒有像在其他國家一樣氾濫成災,反而成了中國人的「笑柄」——成了盤中餐,還不夠吃!因為洋姜並沒有受到中國人的排斥,相反卻成了人們喜愛的美食。泡菜、麵食、包子,洋姜隨處可見,尤其是泡菜洋姜,酸辣、脆生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而且洋姜的根莖富含澱粉,適合製作各種美食。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儘管洋姜並非中國的土著植物,卻在中國找到了一種「異鄉歸屬感」。就像有網友說的,不管什麼植物動物,只要能吃,就能給它做成美食吃絕。洋姜就沒逃過這樣的「命運」,或許歸因於中國人對新事物的開放態度,以及對美食的熱愛。

這種入侵植物,外國人花錢剷除,我國卻用來做成美食不夠吃

結語

洋姜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與適應。它是一種入侵物種,但也成了中國烹飪的一道亮麗色彩。這或許告訴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我們可以尋找不同的解決方式,將外來物種轉化為美味。

相關搜尋

沾土就氾濫的「入侵植物」
它被譽為「最美入侵植物」
3種最悲催的「入侵」植物
南美「劇毒」植物入侵我國
印度「覬覦」我國水生植物
被譽為「最美入侵植物」
國外「氾濫」成災的植物
為何在我國要大肆種植?
繫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我國「頭號」入侵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