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農村的朋友們,你們家有這樣的門簾嗎?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時候,奶奶看到鄰居家的「珠子」門簾,羨慕得不得了。後來家裡大人出去幹活的時候,都會給奶奶帶回來一些這種「珠子」,奶奶眉開眼笑地給自己串門簾的樣子,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或許,老人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吧。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其實,從小在心底裡,都特別喜歡農村,那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和民間傳說的地方,有很多鄉里鄉俗在這片土地上,有一種被稱為「吸血珠」的植物,這種植物曾經是農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時光的流逝,有些農村植物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比如一種叫做「吸血珠」的植物,這是許多人兒時美好回憶的一部分,卻在農村逐漸消失。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吸血珠」的由來】

在我家鄉,人們更習慣稱這種植物為「來尿珠」,而在其他地方,它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俗稱,比如「草珠子」、「川穀」、「回回米」等等。

其實,這個植物的學名是「薏苡」(yì yǐ),在中國已有超過6000年的種植歷史。有趣的是,它曾經被視為糧食作物,並在河姆渡遺址中留下了薏苡種子的蹤跡。而如今,我們在超市裡見到的薏米,實際上就是吸血珠在人工馴養後栽種的後代。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儘管這種植物被民間俗稱為「吸血珠」,聽起來有些恐怖,但這種植物的果實並不那麼嚇人,外表光滑,外殼堅硬,中間有一個天然小孔,非常適合製作串手鍊、門簾等手工藝品。

因為它的顏值高,製作簡單,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花費一些時間來製作各式各樣的串珠手鍊。對於勤快的人來說,一人一天就能串出一副美麗的門簾,實用又美觀,唯一的缺點就是珠子碰撞的聲音有點吵。

可是,大人們似乎不太喜歡小孩子採摘它,並且還會編織一些嚇唬人的故事,說將「吸血珠」戴在手上,它會吸取我們的血液。還有一種說法是,佩戴這種珠子的孩子夜晚會尿床。這些說法讓我在兒時對「吸血珠」產生了一些莫名的恐懼感。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長大以後才知道,這些所謂的「吸血」和「尿床」的說法,不過是大人們為了保護孩子們而編織的善意的謊言。「吸血珠」並沒有任何這樣的效果。真正的原因是,這種植物往往生長在一些地勢陡峭的河邊、沼澤或者山谷,是希望小孩子不要隨便把玩它,更不要誤吞它。

不過,近年來,「吸血珠」卻重新被人們發現它的利用價值,變得越來越珍貴。網上「吸血珠」和用「吸血珠」製作的裝飾品的價格逐漸攀升。

或許,這就是時間的魔力。曾經淡出人們視野的吸血珠,如今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回到大家的生活中。而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看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是如何在時光中閃耀不滅的。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吸血珠」的作用】

作為禾本科植物,俗稱「吸血珠」的薏苡最初被人們種植主要是為了食用。然而,它的種子並不像其他禾本科植物那樣容易食用,因為堅硬的外殼難以消化,可能引發一些健康風險。

或許正是因為薏苡不易食用,再加上人們可種植的農作物越來越多,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變得越來越陌生,大家的記憶中只剩下了門簾和首飾。

其實,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薏苡在中國可能已經有6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因為在浙江餘姚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薏苡種子。而我們現在吃的薏米或者薏仁,都是曾經的薏苡,只不過薏仁就是除去外皮的薏米而已。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古人們對薏苡充滿了好奇,那時候就把它拿來釀酒了,估計是在尋找靈丹妙藥的路上不小心闖進了一片新天地。或許,正是這些古時候的智者們的發現,讓我們這些現代人能夠享受到薏米帶來的健康益處。

現如今,雖然我們不再輕信迷信,科學的大旗已經飄揚。但是對於薏米,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發現它並非虛有其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各類微量元素,這些都是科學實證的成果。薏米不再是神祕的靈藥,而是成為了被廣泛認可的健康食材。

昔日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簾和手串,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畢竟,在這個注重健康的年代,大家也就不再糾結它好不好吃了,而是拿起放大鏡,研究它到底有多健康。

薏米的價格也水漲船高,10-15塊一斤,看著這價格,種薏米的人估計笑得合不攏嘴吧?

相關搜尋

如今被美國視為「垃圾」?
如今大量出口很「值錢」
昔日無人問津的「野草」
為何如今卻「無人問津」
如今2年過去她還好嗎?
為何如今卻銷聲匿跡了?
如今為何在農村消失了?
如今為何「無人問津」?
到如今被很多人「棄養」
為何如今屢屢遭人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