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帶裡的「黃花菜」能吃嗎?我們常說「黃花菜都涼了」,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人,越長大越是懷念從前的種種,越到過年的時候吧,越是想吃小時候吃過的東西,可能是思鄉心切?無奈廚藝不佳,屢試屢敗,記憶中的美味就成了念想。
今天看到市場有賣黃花菜的,圍著好多人,想想小時候,很討厭吃黃花菜,所以家裡也很少做,時隔多年過去,居然有一點想要吃的衝動了。人很是奇怪啊,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前不吃的東西可能會開始覺得美味了,你們會這樣嗎?
小時候,老家幾乎家家菜園子裡都會有黃花菜,農村很多人家也會種黃花菜換取經濟收入。
記得小學同學說,最怕的是黃花菜收穫的季節,每天早上都要幫家裡摘黃花菜,然後又匆匆忙忙來上學,那時候很慶幸自己家沒農活,覺得好幸福。現在回想起來,倒是很羨慕那些同學了,他們早早就學會了生存技巧。
黃花菜與萱草
黃花菜是萱草的一種,但是很多人分不清楚萱草和黃花菜,就像綠化帶裡的萱草,就有人誤認為它是黃花菜,摘來食用。這就引發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綠化帶的這些黃花菜有沒有毒呢?
綠化帶裡的萱草和市場上的黃花菜都屬於百合科的萱草屬植物,擁有多年生的草本特性。這些植物都含有秋水仙鹼這一有毒成分。秋水仙鹼過量攝入可能引發嘔吐、腹痛、腹瀉以及腎衰竭等嚴重症狀。
因此,食用黃花菜時應當做一些處理,比如去除雌蕊和雄蕊,並進行焯水處理,以減少秋水仙鹼的含量。小時候看到人們把黃花菜摘回家,放在鍋裡蒸一下,如果擰一下放在太陽底下晒乾,就是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幹黃花菜了。
其實,黃花菜和萱草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區別的,雖然它們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但市場上常見的黃花菜花朵通常呈純色的檸檬黃,而萱草的花朵則偏向深黃色,並在花朵內部帶有深微性的花紋。
另外,黃花菜的葉片呈長披針形,地下有龐大的根系儲存營養,方便來年發芽。在開花時,黃花菜的花莖很長,呈近三稜形。如果不及時採摘的話,花朵開敗以後會結種子。
黃花菜的歷史
黃花菜起源於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在古代文獻中,黃花菜被稱為「忘憂草」,東晉張華在《博物志》一書中說:「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
因為人們認為食用黃花菜之後能舒緩心情,產生一種忘卻煩惱的感覺,使胃得到放鬆。這種心境的變化在嵇康的《養生論》中也有所提及,「合歡蠲忿,萱草忘憂」,而萱草則能助人忘卻憂愁,讓人心情變得平靜。因此,黃花菜又被戲稱為「忘憂草」。
我們常說「黃花菜都涼了」,用來比喻錯過了時機,是一種調侃的說法。而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黃花菜的花期很短,花期只有一天,所以,如果想要採摘黃花菜,要在上午去採摘,不然再晚點花朵就盛開了,就賣不上好價錢了。
黃花菜作為蔬菜在菜園子種植,種植一次可以收穫幾年呢?黃花菜如何種植?
「黃花菜都涼了」,還有一種說法,蘇軾曾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寫到:「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指的是菊花,「明日」指的是重陽節的第二天,意思是錯過了重陽節賞菊花的時機,等到第二天再去的時候,花已經謝了,比喻過去的事物,後來,漸漸就演變成了「黃花菜都涼了」。
「黃花菜都涼了」的第三種說法,湖南是黃花菜的最大產地,他們那裡擺酒席的時候,最後一道菜是黃花菜,如果有人去晚了,最後一道菜都上桌了,人們就會說「黃花菜都涼了」,委婉地責怪來晚了。
黃花菜和萱草在古代被賦予了一定的象徵意義和食用價值。人們通過這些植物寄託著對舒適、愉悅和忘卻煩惱的願望。但是,在食用時,需要正確處理和烹飪,去除有毒成分,可以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