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香料中的「霸道總裁」,很多人想用,卻不知道該怎麼用
年少的時候,被戴望舒的《雨巷》深深吸引,對丁香花有一種特別的情結和好感,後來才知道此丁香非彼丁香,原來詩中的丁香叫紫丁香,與我們熟悉的香料丁香同名不同物。

紫丁香
香料丁香為桃金娘科常綠植物,想不到它還有公母之分,公丁香是花蕾演變而來,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乾燥後得之;而母丁香則是花謝後結的果實,其形狀倒是與檳榔有幾分似。

香料丁香
由於母丁香遠不及公丁香香氣濃郁,因此在烹飪的舞臺上鮮有展示的機會,通常香料丁香指的是公丁香。

丁香原產於印尼馬魯古群島,公元前3世紀作為「香藥」傳入我國。2000年前,丁香統稱「雞舌香」,成為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們含在嘴裡的口氣清新劑,直到北魏時期才更名為「丁香」。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解釋得很清楚:「雞舌香與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如雞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由此可見,古代的「雞舌香」實際上指的是母丁香。

丁香有特殊的濃烈香氣,主要來自其中的丁香油酚物質,除了馥郁的香氣,還有花椒一樣的刺激麻舌感,以及回味悠長的薄荷清涼感。
在古代,人們對丁香的認識大多侷限在中醫上,把它當作一種驅寒暖身的內暖藥草,甚至是補品!
然而時光荏苒,隨著香丁的亮點被一點點挖掘出來,展示的舞臺越來越廣闊,作為調味品在炒貨、果脯、糕點、飲料、醃製食品等方面大顯身手。

每個國家對於丁香在食物上的運用有不同的註釋和傳統,美國人習慣直接將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德國人會把丁香加入麵包甚至酒飲配方中;印度人則把丁香當作咖哩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其實中國何嘗不是這樣,在調味品應用最為廣泛的五香粉中,香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五香」之一。
丁香具有的獨特辛辣帶苦味及麻澀感,在與食物在高溫的碰撞中轉為溫和甘甜的滋味,從而擁有回口香、後香、透骨香「3香」的優勢,關於這方面其它香料望塵莫及,因此現在在丁香的滷水的運用中最為頻繁,也最為出彩,俗話說「要想滷肉香,就得放丁香」。

由於丁香個性張揚,特點鮮明,在滷水中往往表現出桀驁不馴,非常霸道穿透力強,並且氣味持久不散,只要不小心多投放了一點,就有可能把其它的味道全部覆蓋住,唯我獨尊,因此被滷味大廚們調侃為香料中的「霸道總裁」。

丁香在滷水中同肉類烹調能產生脂肪香、肉香、果香、菜香等複合風味,矯味增香作用在滷水中的具體表現可謂是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與不同的香料搭配,其結果大相徑庭。
丁香在滷水中如同一把雙刃劍,如果沒有把握好,放多了,可能導致整鍋滷水發黑、發苦毀於一旦。如果用好了,可將優勢發揮到極致,錦上添花,與其它香料配合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的精彩,形成令人拍案叫絕的口感風味,這就是丁香的魅力。

那麼丁香用量到底多少合適?其實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菜餚追求的呈味不同,有的要五香味,有的要醬香味,還有的要麻辣味,在遵循菜餚要求的大前提下,不同香料組合,丁香的用法也不盡相同。
丁香屬於芳香型香料,出香快,滲透力極強,雖然在滷水中使用頻率高,但用量要求卻很少,在香料配伍中始終處於「使料」的地位,也就是一組配方中用量最少的香料。
丁香的複雜性,讓許多人難以駕馭,想用卻不知道該如何用,記住一個原則,無論滷什麼肉,1公斤肉,丁香用量不超過3克,這樣即便有偏差,也會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有廚師公開了不同肉類丁香的用量,我也是比較認同的,覺得可以參考。肉類以斤為單位,牛肉需要突出本味,用量相對要小,在0.5克左右;豬肉控制在0.5克~1克之間,禽類食材力助透骨香的效果,用量稍為要加大,在0.5克~1.5克之間。

如果萬一欠手丁香放多了,可有補救措施?只要丁香的量不超過正常的2倍,還是能夠補救的。倒掉一部分老滷水,加入清水進行稀釋,丁香的氣息會恢復到正常,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滷料味道也會隨之減弱,因此還需要新增除丁香外的其它滷料,繼續滷煮一會兒。另外加入一定比例的幹辣椒,也能稀釋丁香的味道。
我們知道任何香料都不會單打獨鬥,儘管丁香很「霸道」,只要我們用對了,就能夠把它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丁香與許多香料可以友好地搭配在一起,產生互䃼、弱化、提升等關係,最後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出香又出味的效果。例如丁香與陳皮為互補關係,陳皮能削弱丁香刺激濃烈的氣息,使整體味道變柔和更有親和力。

在滷水的實踐中,滷麻辣豬蹄時候一般會採用丁香搭配香茅草,給麻辣口味帶來一絲清香;周黑鴨等麻味較重的滷水,會用到丁香與甘鬆或甘草搭配,可營造一種複合香,又或者是用冰糖一樣的回甜來中和辛辣味。
滷製豬頭肉、豬蹄等比較油膩的食材,通常用丁香與白芷、白寇搭配祛腥解膩,給滷肉增加透骨香的口感;滷雞爪、鴨頭、牛肉等葷類食材,運用丁香和辛夷,增加複合香味,帶來回味無窮的後香。

實際上,適合與丁香搭配的香料遠遠不止這些,不同的香料可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要牢記一點,丁香太霸道了,在滷水中始終扮演使料角色。如果丁香用了1克,那麼像砂仁、蓽菝、辛夷這些使料也是1克,而像陳皮、香茅草、草蔻、白蔻、甘草、蒔蘿籽等佐料則為2~3克,像小茴香、花椒、草果、白芷等臣料大約用量為4~6克;作為君料的八角、桂皮、草果、白芷、花椒等用量比臣料翻倍,8~12克即可。

寫在最後
各種香料之間的配比,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香料的世界沒有守恆定律。任何新的搭配都可能創造出新的風味,香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丁香也是如此。丁香如何在香料滷水中揚長避短,發揮到極致,仍然是一個新的課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試一試。
大家好!我是雅倩愛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分享各種美味以及相關的故事,傳遞一日三餐的溫暖,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援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