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染春色的黃水仙,為何是「自戀」的代名詞?


<body>

黃水仙,又叫喇叭水仙洋水仙,原產於法國西班牙等地,19世紀末傳入中國。很多人分不清黃水仙和「凌波仙子中國水仙,其實二者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雖然黃水仙和中國水仙都是百合科水仙屬的多年生球根花卉,都是秋天種植、早春開花,但黃水仙不似中國水仙那般清香典雅,它的花朵碩大華麗,卻並沒有香味,中國水仙花小,卻芬芳可人。黃水仙比中國水仙耐寒,在北京可以露地種植,而中國水仙在北方只能室內盆栽。

形如大蒜,但不可食用

黃水仙的地下球根圓鼓鼓的,穿著皮套,跟大蒜一樣屬於有皮鱗莖類球根,同屬的中國水仙在古代便有「雅蒜」的別名;它的葉直立向上,跟中國水仙的葉片一樣扁平如蒜苗

中國有一句諺語:「水仙不開花,裝蒜!」但需注意的是,大蒜的氣味雖刺激,卻是可食用的香辛蔬菜,而黃水仙美麗的外表之下,實則暗藏「殺機」。這是因為水仙屬植物(包括黃水仙和中國水仙)體內液汁中含石蒜鹼等多種有毒生物鹼,一旦誤食,就會引發劇烈的嘔吐、腹瀉痙攣,如果救治不及時還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不管水仙開不開花,它都不是大蒜,切不可誤當蔬菜食用,也最好不要使面板接觸到汁液。但其鱗莖可作為外科用的鎮痛劑,還可搗爛敷治癰腫,也對眼傷和乳房腫痛有特殊療效。

暈染春色的黃水仙,為何是「自戀」的代名詞?

黃水仙的地下球根(劉燕 攝)

美麗而「自戀」的黃水仙

黃水仙的花葶端直很高,可達30釐米,頂端只生花1朵;花被寬大呈淡黃色,副花冠(花蕊外面如碗或喇叭一般的保護罩)呈鮮黃色,有的品種的副花冠為鮮紅色,或介於二色之間,靚麗非凡;副花冠邊緣有不規則的褶皺,彷彿少女的喇叭裙,整體花型極具觀賞性。

暈染春色的黃水仙,為何是「自戀」的代名詞?

沐先運 攝

暈染春色的黃水仙,為何是「自戀」的代名詞?

陳俊通 攝

黃水仙的拉丁學屬名Narcissus源自希臘神話,相傳名為Narcissus的少年是天下第一美男子,性格高傲,對無數鍾情於他的女子不屑一顧。一日,他偶然來到水池邊看見自己的倒影,迷戀上了自己俊美非凡的容貌,久久不肯離去,情願化身為岸邊一朵鮮花,永遠看著自己的倒影,於是這種花就被命名為Narcissus,這也是西方將Narcissus常種植在水景周圍的緣故。黃水仙也由此成為「自戀」的代名詞。

暈染春色的黃水仙

黃水仙對光照的反應不敏感,除葉片生長期需充足陽光以外,開花期可耐半陰;如果生長期長時間光線不足,葉片會伸長柔軟、下垂,但對開花影響不大,因此可以佈置在林下灌木叢中,在枝葉間點綴春色。

黃水仙常被擺放於大塊花壇、花境、草坪地,隨風搖曳、肆意綻放的嬌黃花朵將大地染成金色的海洋,描繪出明媚燦爛的春光。

黃水仙也可在室內作盆花、插花觀賞,是極美的切花材料。

暈染春色的黃水仙,為何是「自戀」的代名詞?

黃水仙與鬱金香配植

黃水仙的栽培要點

跟種植鬱金香和風信子這些秋植球根花卉一樣,盆栽或地栽黃水仙一定不能使土壤積水,否則其鱗莖會腐爛。配土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至微鹼性砂質壤土為宜。

華東和北京地區一般在秋季種植黃水仙鱗莖,這樣經歷了整個冬季的低溫階段,第二年春季黃水仙才能萌發出花芽,若鱗莖沒有經歷一段1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期,給予再充足的養分也不能開花。

種植黃水仙時要保證每個鱗莖在土中有適當深度和間距,每10平方釐米種植5個鱗莖最合適,栽後鱗莖上方應覆土6~8釐米並澆透水。翌春地面發芽,注意合理供應水分,遵循見幹見溼的澆水原則(土壤表層幹後再澆水)。

花期過後,需及時將花枝剪掉,使養分可以充分補充到地下鱗莖中,以保證下一年的生長和開花。繁殖方式一般為分球、播種繁殖。

作者:王珏(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陳俊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後)

策劃:謝芸

來源: 光明網

相關搜尋

記住15個「專業名詞」
半個月後還你一堂春色
一年四季都春色滿園?
植物養護基礎名詞釋義
冬日陽臺的春色時光
為冬日增添一抹春色
讓國花綻放明年春色
讓花園年年春色滿園
邂逅浪漫花海春色
冬天也能春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