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天冷的時候,總是想吃熱乎的食物,哪怕是一碗白粥,配上小鹹菜,也是吃得熱乎乎的,很滿足。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說起小鹹菜,前幾天還特意從老家那邊買了幾袋在老家吃過的泡椒蕨菜。其實本地也有,只不過想吃老家那邊的味道,可能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少都會有些念舊吧,經常會想起來小時候的事情,小時候身邊的那些人。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但是更想念的還是姥姥在世的時候,每次去她家,她都能變戲法似的拿出來好吃的東西,但最喜歡的還是姥姥家的鹹菜缸,醃辣椒、醃蘿蔔、醃菜心、醃白菜、醃洋姜等等,感覺那兩口鹹菜缸裡有撈不完的菜一樣。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這提起來醃洋姜,就想吃了,有十多年都沒吃過了。今年八九月份的時候,在菜市場看到了唯一一家有一小堆小洋姜,品相不好也要7塊錢一斤。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我說現在洋姜都不多見了,也沒人種了,就有人反駁,說他們那裡多的是。中國疆土這麼大,肯定還有地方種植呢,不然咋能滿足吃貨們的味蕾呢?而且之前也有新聞報道,一位小夥子返鄉種植洋姜,年收入幾十萬元呢。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我說洋姜本是外來「入侵」植物,就有人說我是賣國賊,非得把本土植物說成是「入侵」植物,事實上,洋姜真的原產於北美,從歐洲傳入中國,因為它耐旱、耐寒,在寒帶也有分佈,比如甘肅、陝西一帶就比較多。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洋姜,別看只是一棵小植物,卻在世界範圍內卻引發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存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洋姜的「入侵」,各國政府每年不得不投入鉅額資金清理,卻依然難以遏制它瘋狂蔓延的速度。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為什麼洋姜在國外會如此猖獗呢?主要原因還是它太能繁殖了:它的根莖發達,能夠通過塊莖繁殖;而且它的種子繁多,可以自播繁殖,風吹到哪裡,種子就能落地發芽。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所以,洋姜的繁殖速度令人咋舌。歐洲、北美洲試圖採取各種措施阻止洋姜的泛濫,卻屢戰屢敗。洋姜如同野火般蔓延,摧毀當地的生態平衡,即便每年投入50億,也是徒勞無功。

奇怪的是,這種在國外如蛇蠍一般可怕的植物,在中國卻成了餐桌上受歡迎的美食。為什麼在國外是束手無策的問題,到了中國就能迎刃而解呢?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洋姜在中國的待遇大概率源於中國吃貨們的「魔力」,因為洋姜的清脆口感、獨特味道,讓它成為了中國菜餚中的瑰寶。無論是炒菜還是醃製,洋姜都能展現出別樣的風味。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有網友調侃說,中國的吃貨們除了天上的飛機不吃,地上跑的火車不吃之外,就沒有不能吃的東西。

當然,中國對於洋姜的友好態度並非全然依賴吃貨們的熱情。人們知道洋姜容易「氾濫」,影響到其他作物,所以限制了洋姜的種植區域和麵積,以控制洋姜的生長速度和繁殖能力。

這種植物國外氾濫成災,每年花 50 億也難以消滅,中國卻大量種植,為啥?

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或許在中國人看來,每一種植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只要能夠合理利用和管理,就能夠在生態平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關搜尋

五種易「氾濫」的觀賞植物
3種最悲催的「入侵」植物
沾土就氾濫的「入侵植物」
它被譽為「最美入侵植物」
被譽為「最美入侵植物」
天熱適合養這「三植物」
最有趣的「入侵」植物
侵植物在國外氾濫成災
6種「棘手」觀賞植物
四種易繁殖的美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