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防中暑!「四忌五宜」記心間,清熱解暑祛溼寒,別錯過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溫度最高的時間段。同時,溼氣比較重。特別是南方沿海城市,有時候,明明大太陽掛在天邊,卻又在下著大雨,在太陽雨下,熱氣中夾雜著溼氣,形成溼熱,在空氣中蒸騰,讓人感覺像是在「蒸桑拿」。
這個季節,我們除了要防中暑,還要防溼寒邪氣侵襲,以免給我們的身體留下病根。今年據說是歷年來最熱的一年,三伏總共40天。這40天,雖然「危險」,但這 40天,也恰恰是我們祛溼祛寒的最佳40天,特別是一些體質虛寒、溼氣內盛、四肢怕冷的人,可以抓住三伏天這個「天時」,驅溼散寒。同時,也有一些禁忌,「四忌五宜」記心間,清熱解暑祛溼寒,健康每一天。
三伏天,易上火!一株野草,消胃炎,排肝毒,小植物,也有大作用!說的是什麼?
四忌
一,忌高溫暴晒,注意防暑降溫,以免中暑和熱射病
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多喝水,防止脫水,引發中暑和熱射病等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在戶外作業或活動時,儘量避免在中午酷暑炙烤時進行,如果不能及時避暑散熱,就非常容易中暑,甚至發生熱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尤其是戶外高溫、高強度作業的人員,身體出現不適就不要硬撐堅持了,及時到陰涼處休息,並喝點溫熱水。工作再忙,也要記得降溫避暑,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平時出門或遊玩時,也要注意防晒、防中暑,出門前喝水,準備好雨傘、戴上防晒帽、太陽鏡、塗抹防晒霜等,避免面板被晒傷,不要長時間在烈日下長逗留。
二,忌大汗淋漓洗冷水澡,或對著空調直吹冷風
三伏天裡,很多人因追求涼快,剛從外面大汗淋漓的回到家,就立即把風扇或空調開啟,溫度開到很低,且對著冷風直吹。這時,溼寒之氣就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而且,常對著空調或風扇冷風直吹,也容易導致面部血管收縮而誘發面癱。甚至,有的人在出大汗後,總是馬上去洗個冷水澡,經常這樣的話,也很容易感冒,發生「熱傷風」。
夏天,吹空調的溫度最好不低於26度。空調也要定期清洗,防止空調裡的致病菌漂浮在空氣中,被我們吸入後,引發咳嗽、咽喉不適,也儘量避免長時間呆在封閉空調房中,記得經常開啟門窗通風換氣。
家裡有老人、小孩,體弱多病的人,更要注意,有些老人家為省電,三伏天風扇或空調也捨不得開啟,要防止熱氣滯留在室內,引發中暑或熱射病。
三,忌熬夜
三伏天,晝長夜短,加上由於天氣炎熱,人也容易疲勞。記得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儘量不要熬夜,每天午休30分鐘左右,保證充足的睡眠,規律的作息,精力才會更充沛,才更利於身體健康。
四,體質溼寒的人,忌寒涼、冰凍食物和冷飲
三伏天裡,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雪糕、冰鎮西瓜,喝冰鎮啤酒、綠豆冰、奶茶等冷飲,這些夏天裡的標配,剛食用完後,瞬間會覺得很冰爽,好像都感覺涼快不少。但是,對於體質溼寒、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應儘量減少這類寒涼食物、冷飲的攝入,以免導致讓溼邪有機可乘,寒溼入體,加重我們體內的寒溼,消耗陽氣,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功能。
五宜
一,宜溫補
在三伏天,體質溼寒、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朋友,可以選擇適當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和湯汁,如:雞、鴨、魚、羊肉湯等,儘量口味清淡,避免食用過於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負擔。
同時,多攝入水分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粥品等,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和營養均衡攝入。三伏天可食用祛溼健脾胃的食物,清熱解暑補氣血,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溼氣,如:黑豆赤小豆綠豆粥、燕麥紅豆薏仁粥、花生紅棗小米粥、絲瓜粥、紅棗銀耳薏米蓮子羹等等。另外,三伏天溫度高,食物要注意保鮮,儲存不當,就很容易變質,就不要再食用了。
二,宜晒背
晒背,成了今年這個夏天的熱詞,很多人都在網上分享著、討論著「晒背」的話題。不過,晒背,也要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像對於一些虛寒體質、寒溼內盛、經常四肢寒涼怕冷、陽氣不足的人,晒背確實能起到祛寒排溼的作用。
但是,晒背前、後一定要喝水,補充足水分,並做好防護,擦上防晒霜,把臉、眼、頭部遮起來,最好穿一件淺色薄衫再晒。而且,一定要注意晒背時間,避開中午或下午紫外線強烈的時候,以免晒傷面板或晒中暑,就得不償失了。可以選擇太陽光照不是很強的早上8-9點鐘,晒背時間不宜過長,晒到微微出汗即可。
三,宜適當運動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不要每天呆在室內吹空調避暑,而且,常在低溫的空調房裡呆久了,也很容易得「空調病」。
三伏天裡,可以選擇一些舒緩的戶外運動專案,如:慢跑、散步、太極等等,適當運動出汗,能改善我們身體代謝能力和血液迴圈系統,有利於身體的氣血執行,促進排出體內的寒氣,也能促進增強脾胃功能,運化水溼,幫助我們把體內的溼氣排出體外,還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疲勞。不過,三伏天鍛鍊時間,也最好選擇在早、晚光照較弱、紫外線不強的時候進行,運動前、後,記得喝水。
四,宜泡腳
三伏天泡腳,對於體質虛寒、體內溼氣較重或是長期吹空調、脾胃受寒,處於悶熱潮溼環境中的人來說,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調理作用。因為腳上有很多對應我們人體的穴位,通過泡腳刺激腳部的穴位後,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健脾祛溼,起到祛溼散寒的作用,還能改善睡眠,提升睡眠質量。
但是要注意,泡腳要用溫水,水溫不能太燙,但過低也不行,過低起不到作用,還會導致溼氣進入人體,加重體內的溼氣。一般泡腳適宜水溫在40℃左右,可在晚上9-10點鐘進行,也可以往水裡加入適量玫瑰花、或花椒、艾葉,沒有的也可以加白醋,效果會更好,浸泡15分鐘左右,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泡腳後也要記得喝點溫開水補水。
五,宜喝溫開水、熱茶
三伏天,溫度高,人更容易出汗,要及時喝水或喝茶補充水分,以免身體因缺水而出現中暑或一些其他不適。
經常喝茶的朋友們就知道:天氣越熱,越要喝熱茶(但不是燙嘴的那種哦)。因為,熱茶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快速消暑降溫,喝熱茶比喝冷茶更能加速吸收,茶水中清熱解暑的有效成分會較快地在口腔裡發生反應,就會產生清涼的感覺。
另外,選擇在三伏天飲用熱茶,還有很好的促進汗腺分泌、新陳代謝和利尿的作用,可以及時蒸發和帶走人體內的大量的熱量和廢物,使體溫下降,更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和三伏天養生。
三伏天,我們除了防暑降溫,避免溼熱寒邪氣侵襲,排溼祛寒也正當時,別錯過哦~ 可以發給您身邊的家人、朋友看看,注意保健,健康生活每一天!
喜歡點個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