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斷腸草」當金銀花至中毒,這些易混野菜一定要分清
春天正是吃野菜的時節,不少人喜歡外出摘野菜「咬春」。不過,這一行為有著很大的危險性,稍有認錯,就可能導致中毒。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西一縣城發生一起誤將「斷腸草」當作金銀花食用,引發一家六口中毒。其實,除了金銀花和「斷腸草」之外,還有很多野菜容易混淆。
金銀花VS「斷腸草」

左圖:金銀花 右圖:「斷腸草」
「斷腸草」學名鉤吻,因誤食之後會導致中毒,人們便將其稱為「斷腸草」。「斷腸草」和金銀花同為黃色,花期又在同一時間,很容易混淆。在廣西,每年春天都會有許多因誤認「斷腸草」是金銀花中毒的患者。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花瓣,金銀花是離瓣花,花朵整體呈喇叭狀,顏色黃白相參;「斷腸草」則是合瓣花,顏色更深。此外,金銀花枝葉較細,枝條帶有細白絨,葉面無光澤;「斷腸草」枝葉較大,葉子呈卵狀長圓形,葉面光滑。
野蒜VS石蒜

左圖:石蒜 右圖:野蒜
不少人喜歡在春天吃野蒜,實際上,野蒜也有與其相似的「冒牌貨」——石蒜,食用後會中毒。二者外形酷似,且生長環境都是在小溪邊、荒草中,容易混淆。
如果要區分石蒜和野蒜,可以先觀察兩者的根莖處,野蒜的根部到莖葉處,是有白顏色的莖作為過渡,而石蒜是沒有過渡的。其次,兩者的味道也有所不同,野蒜有蒜香,而石蒜味道偏苦。
野蔥VS老鴉瓣

左圖:老鴉瓣 右圖:野蔥
老鴉瓣和野蔥也是一對容易混淆的野菜。老鴉瓣在沒開花的時候和野蔥長相差不多,含有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食用後容易在胃中發生反應,產生有毒物質,導致中毒症狀發生。這兩種植物聞氣味即可區別,野蔥有股蔥香味,老鴉瓣沒有氣味。
野芹菜VS石龍芮

左圖:石龍芮 右圖:野芹菜
初春時的石龍芮和野芹菜也很像。石龍芮本身含劇毒,誤食會導致口腔灼熱,劇烈腹瀉,呼吸困難,嚴重可致死。
在二者的區分方面,首先是看花色,石龍芮開花呈黃色,野芹菜花是白色傘狀。其次,觀察兩者的葉片,野芹菜葉柄有很多小葉片,石龍芮一個葉柄上面只有一個葉片。最後,兩者的莖基顏色不同,野芹菜莖基略帶紫色,石龍芮莖基部是白色。
春季野菜大量上市,但也成為了誤食「毒草」的高發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釋出野菜食用消費提示,建議公眾對不熟悉的野菜,不要採摘,避免誤食有毒野菜;在食用野菜後如有不適,應及時催吐,並攜帶剩餘野菜和嘔吐物就近就醫。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