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是什麼,能吃嗎?除了它,我國還有哪些外來有害物種?
<body>
近日,河南、北京、湖南、廣西、山東、寧夏銀川等地相繼發現「怪魚」鱷雀鱔的身影。河南汝州城市中央公園更抽乾湖水,耗時約一個月進行捕獲,最終抓獲一雌一雄兩條鱷雀鱔,並已進行無害化處理。
究竟鱷雀鱔是何方神聖?有什麼危害,需要多地花大力氣進行搜捕?除了鱷雀鱔,我國還有哪些外來入侵物種?南都大資料研究院告訴你。
鱷雀鱔是什麼?
可活50年,約為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
這種「怪魚」鱷雀鱔到底啥來頭?南都大資料研究院翻查、整理了相關公開資料。

資料顯示,鱷雀鱔又名福鱷、大雀鱷等,屬於雀鱔目、雀鱔科。成魚長1.5—2米,最長可達3米。重量在45—72千克之間,約等於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壽命介於26到50年,據記載最高為75年。雄性6歲左右性成熟,雌性則長達11年。
鱷雀鱔不是中國的本土物種,而是來自北美洲,普遍分佈於墨西哥到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以及尼加拉瓜的湖泊等。它喜歡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河流、湖泊、沼澤等淡水環境中,偶爾進入河口或海濱等鹹水區活動。
鱷雀鱔是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再加上鱗片非常堅硬、牙齒有劇毒,幾乎沒有天敵。如若放歸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是名副其實的「水中殺手」。鱷雀鱔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
如果受驚,它還可能攻擊人類。據央視新聞報道,在江蘇省靖江市某小區景觀池發現的鱷雀鱔咬傷了一名男孩。男孩家長稱,「孩子傷口當時流血了,我們給他清洗消了炎,上面有六七條傷痕,大概1cm左右吧」。
鱷雀鱔怎麼到湖裡、池裡?
多是人為放生
為什麼多個城市都會在湖泊、小區景觀池等發現鱷雀鱔?有專家表示,這多是人為放生所致。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崗位科學家顧黨恩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鱷雀鱔本來屬於觀賞魚,沒有大規模養殖,銷售渠道也不正規。目前主要是城市人群在養,而近期發現的鱷雀鱔都是在城市,集中在公園湖泊、城市河道等地,因此「可以基本確定這些鱷雀鱔是人為放生的」。此外,鱷雀鱔的生長速度極快,普通魚缸無法容納,因此如果有不瞭解其屬性的市民飼養後,可能會在其長大後偷偷棄養「放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水生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牟希東也指出,大量鱷雀鱔被人為養殖後,往往由於生長速度太快,水族缸無法容納,或者無力承擔養殖費用而被人為放生或者丟棄。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提醒,隨意放生鱷雀鱔涉嫌違法。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大鵬表示,「《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他更強調,《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特別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未經批准,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還能買到鱷雀鱔嗎?
目前用歧義關鍵詞仍可搜到
究竟鱷雀鱔是如何被人為養殖的?目前還能買到嗎?
南都記者以「鱷雀鱔」「福鱷」「大雀鱔」等關鍵詞在多個電商平臺上進行搜尋,目前相關平臺已沒有顯示類似商品。

相關電商平臺的搜尋結果(一)

相關電商平臺的搜尋結果(二)
隨後,南都記者以「雀鄂鱔魚」等歧義關鍵詞在電商平臺進行搜尋時,仍能找到相關產品。產品頁面顯示,只需不到20元,就可買入鱷雀鱔魚苗。

歧義關鍵詞的搜尋結果

產品頁面的具體情況
如何對付鱷雀鱔?
切忌自行捕獲、食用
既然鱷雀鱔如此凶猛,普通市民見到它要怎麼辦?能否把它捉走,吃了?

據北京市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高階工程師鄒強軍介紹,鱷雀鱔不適宜食用。一方面,其鱗片非常堅硬,從這樣一條「全副武裝」的魚身上獲取魚肉是很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面,鱷雀鱔的牙齒、內臟和魚卵都有毒,對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都會產生危害。
資料顯示,鱷雀鱔的卵中含有「魚鱗毒素」,這種毒素可以抵禦甲殼類捕食者,也對哺乳動物有效,因為是一種蛋白質毒素,誤食會引發疾病。另一方面,鱷雀鱔的牙齒、內臟也具有毒性,處理難度比河豚還高。此外,鱷雀鱔偏愛較髒的環境,喜好吃水內生物,隨著時間推移和食物鏈的迴圈,水裡的、小魚身體裡的汙染物會在鱷雀鱔的體內積累,一旦食用,將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如果碰到鱷雀鱔要如何處理?牟希東提醒,如果市民購買後不想養了,千萬不要人為放生,可以委託高校、科研機構、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如果市民在公園等地發現鱷雀鱔,要儘快上報,由當地相關部門進行捕撈清除,並作無害化處理。
除鱷雀鱔還有哪些外來「物種殺手」?
我國已公佈四批名單
據南都大資料研究院觀察,截至發稿時,鱷雀鱔還沒有被列入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但在去年釋出的《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海關總署 國家林草局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已明確,強化水生外來物種養殖環節監管,推進水葫蘆、福壽螺、鱷雀鱔等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綜合治理。
那麼,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都包含了哪些物種?

從2005年1月到2016年12月,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的物種已分四批次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其中,有40種是植物,動物則有31種。
相關植物中,就有鳳眼蓮、加拿大一枝黃花、圓葉牽牛等被多地列入重點清理的物件。以加拿大一枝黃花為例,南都大資料研究院翻查資料和報道發現,多個城市已持續進行專項整理。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專門編制、發放《「加拿大一枝黃花」綜合防控技術指南》,大力開展防除工作,並在溼地、公園等場所進行宣傳。上海市寶山區也在今年8月展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治專項工作,出動養護人員超百人次,清理「一枝黃花」約3.2噸,有效抑制了外來入侵物種對河道生物多樣性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動物名單則包括紅火蟻、福壽螺、巴西龜、牛蛙等常見物種。紅火蟻出現在中國的時間並不長,目前主要分佈在南方的福建、浙江等12個省市。它不僅食性雜,同時還有著很強的覓食能力,更兼具繁殖速度快、生命力頑強等特點。此外,紅火蟻也有一定毒性,人或牲畜被咬後,會出現紅腫、痛癢等症狀,嚴重的或會導致過敏休克。福壽螺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快、食量大等特點,嚴重危害農業生產,破壞水域生態環境,威脅人體健康,也是常見的入侵物種。夏天是它的繁殖期,我國主要通過人工撿螺、剷除螺卵、集中處理等方式進行整治。同時,也會從多渠道宣傳福壽螺相關知識,引導群眾認識其危害,共同參與到防治工作中之中。
另一方面,究竟外來物種是如何入侵的?

一般有兩種入侵途徑。第一是自然入侵,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發生自然遷移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入侵,如紫莖澤蘭,薇甘菊等。第二是人為引進,又分為有意引進和無意引進兩類。前者可能是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福壽螺、水葫蘆等,導致嚴重的生態危害。後者則可能是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客中無意間被引入,並落地繁殖。
有多少外來入侵植物?
我國已發現逾500種
據科技部《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誌》等報告顯示,我國已累計發現超過500種外來入侵植物。

根據生物學特徵和生態學特性、原產地自然地理分佈資訊、入侵範圍、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和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等,研究人員將中國500多種外來入侵植物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1級惡性入侵植物34種;2級嚴重入侵植物69種;3級區域性入侵植物85種;4級一般入侵植物80種;5級有待觀察類247種。
資料顯示,中國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已全部發現外來入侵植物,甚至很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不能倖免。西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是外來植物入侵的「重災區」。在500多種外來入侵植物中,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的物種有108種。根據野外調查,雲南省的外來入侵植物最多,達334種;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外來入侵植物最少,為43種。
入侵我國的外來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北美洲,二者之和佔所有入侵植物的一半以上。菊科、豆科、禾本科構成我國外來入侵植物的主體,共有222種外來入侵植物,比例近一半。
由此可見,即便是植物也不能掉以輕心。警鐘不能停止,各地應正視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引起更多關注和警覺,發動多方力量積極參與預防和治理工作,共築生物安全防線。
出品:南都大資料研究院
資料採集分析:陳澤然
製圖:何欣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科普中國、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媒體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