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如何精準有效防治?


近些年,入侵物種確實很猖狂,先是前些年的小龍蝦、清道夫、羅非魚以及非洲大蝸牛,接著是今年「遍地開花」的鱷雀鱔以及前幾天剛在黑龍江發現的百斤紅尾蚺,入侵物種的訊息越來越多了。

早在2021年5月,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如今全國共發現入侵物種超過660種,其中佔比最大的是植物有370種,有著雜草之王之稱的「水花生」(學名空心蓮子草)就是比較常見且頑固的一種入侵植物,其次是動物,有220種,剩下的是微生物和真菌。

單一的入侵物種都可能給一些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更不用說是幾百種入侵物種了,那麼,面對大量的外來入侵物種,有沒有精準有效的防治措施呢?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入侵物種水花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多數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來的?

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防治入侵物種,首先我們要看看它們是如何入侵的?入侵我國的物種從整體上看分為兩類:引入和誤入。下面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01 引入

引入就是人為的將外來物種帶入我國,根據目的不同引入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觀賞,我們常說的清道夫、巴西龜、、食人魚、鱷雀鱔、紅尾蚺等都屬於這一類,它們都是以觀賞(包括當做異寵)為目的引入我國的,只是大多數人只管養,不管該動物的來歷,所以在養夠了之後,就隨意的放生在我國的水體之中,甚至還有一些人打著放生祈福的旗號,去市場上買這些本不屬於我國野生環境中的動物進行放生,最終讓它們形成了入侵物種。

巴西龜

第二類是吃。羅非魚、小龍蝦、福壽螺、牛蛙等動物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動物最初都是以吃引入到我國養殖的,但是沒想到這些動物繁殖能力強,像福壽螺還是一種內含大量寄生蟲的螺類,所以最終被市場逐漸的拋棄,最終造成了入侵。

小龍蝦雖然很受歡迎,而且在我國養殖業也風生水起,但是野外的小龍蝦依然是入侵物種,並且依然危害著本土水生植物以及淡水鰲蝦的生存。

02 誤入

所謂的誤入就是非主動性引入的物種,而誤入的物種主要以節肢動物為主,比如紅火蟻、白紋伊蚊(花蚊子)、美國白蛾、蔗扁蛾等等,這些物種的入侵通常是通過貿易,主要是木材的運輸,比如埃及伊蚊、各種蛾子都是通過木材進入我國的。

舉個例子,前些年在遼寧、山東、天津以及陝西等省份內氾濫的美國白蛾,最初就是在1979年由北美洲的一些木材傳入東北,進而從東北運輸的木材中夾雜著一些蟲卵,最終到達多個省份的。

美國白蛾正在產卵

如何精準有效地防治入侵物種?

既然弄明白了大多數入侵物種是怎麼來的,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去防治了。首先,對於以觀賞為目的引入的外來物種,要嚴格的控制飼養的數量,同時對於買賣也要加強管理,尤其是一些繁殖能力較強、體型較大的物種,比如紅尾蚺,最好能做到登記飼養。

同時,要加強入侵物種的宣傳教育,尤其是年輕人要對家中一些喜歡放生的老人講解一下常見的入侵物種,避免將入侵物種放生,方法也很簡單:告訴他們,這不是在放生,而是在殺生。

其次,對於以吃為目的引入的物種,就需要養殖戶自己的監管了,比如在雨季做好養殖塘的抗洪能力,防止養殖的入侵物種進入野生水體,這一點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今困擾他們的「亞洲鯉魚」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氾濫成災的。

最後就誤入了,誤入的監管是比較困難的,畢竟在一大批木材中摻雜了一些蟲卵,想要檢測難度是非常大的,不過,在這方面我國的海關等部門已經加強檢查力度,這一點通過近些年我國海關多次在一些貨物中查獲入侵物種就可以看出來了。

入侵物種的危害
入侵物種已經成為了生態的一大殺手,我們以幾種入侵物種為例簡單地來說一下。首先是清道夫,清道夫全身堅硬,肉少,在我國水體中沒有天敵,而且即使吃貨們也望而卻步,但是在野生環境下,它們最喜歡吃其他魚類的魚卵,一旦水體中出現清道夫,以它們一天吃掉3000-5000枚卵的速度,很快該水體中的本土魚類就消失了,只剩下清道夫一家獨大。


其次是鱷雀鱔,鱷雀鱔網上許多科普文章,大家對它的實力也有一定的瞭解了,作為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魚,鱷雀鱔的鱗片比清道夫都要堅硬,而且它們體型龐大,可以吃掉水體中大多數的魚類,最關鍵的是它們的卵和內臟均有劇毒,所以在我國水體內一旦形成一定的種群數量,氾濫只是時間的問題。

其次是節肢動物,入侵的節肢動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紅火蟻。紅火蟻目前已在我國12個省448個縣市區形成了入侵,它們雖然體型不大,但是高度群居,一群就有幾十萬只, 而且一旦發現威脅會群起而攻之,最關鍵的是它們的尾部帶有螫針,能夠釋放毒液,被多隻紅火蟻咬傷,甚至會死亡。

除此之外,它們凶猛好鬥,對本土的蟻類以及植物都有很大的威脅,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總結在我國大多數的入侵動物都是人為主動引入的,但是以前的缺乏認知,對於這些入侵物種的危害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放生行為屢見不鮮,這是許多外來物種成為入侵物種的主要因素。要知道,像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入侵物種,一旦氾濫成災對生態的破壞幾乎是不可逆的,同時它們還會威脅本土相近生態位的生物的生存,因此,要提高對入侵物種的認知,同時做好把控,畢竟如今被人類破壞的環境早已經千瘡百孔,經不起入侵物種的再次摧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