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茄子要栽闊,辣椒要栽窩」,茄子和辣椒如何控制密度?
答案
在農村,有很多諺語,是千百年來,農民在工作和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之所以流傳下來,因其對生產和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明白其中的道理,益處良多。
在農村,農民大都有自家的小菜園,在門前或小院,闢一片地塊出來,載上辣椒、茄子、西紅杮等菜蔬,早晨無事,便早早起來,在自家小菜園裡侍弄一番,摘一些帶著晨露的蔬菜,拿進廚房,一天的菜便有了,那一杯嫩綠,讓人的心情也變得愉悅。
很多城裡退休或賦閒在家的老人,也常利用自家陽臺,樓房頂部種上幾顆青蔥、韭菜,還有辣椒、茄子等等。
無事澆澆水、除除草、鬆鬆土,勞動量不大,既鍛鍊身體,又養心怡情。看著籽粒破土,看著幼苗長大,看著菜園一叢嫩綠,看著菜果開花結實,成就感油然而生。重要的是自種自吃,安全放心,當親手種植的瓜果端上餐桌,看著一家人快樂分享,心情格外美麗,小小菜園,便也成了心靈的後園。
茄子栽闊,辣椒栽窩,這是什麼意思呢?搞得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僅可以學會栽種方法,而且受益良多。

茄子栽闊
茄子植株比較大,喜通風透氣,所以栽種得不宜太近。
一般情況下,茄子有花後就開始分杈,爾後逐漸分櫱成幾根大枝,成年植株頭部直徑足有半米還多,這是茄子高產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足夠的空間。
茄子喜溼喜熱,倘若通風不好,很容易落花掉果,對茄子的坐果率影響很大,不利於茄子的收成。
因此,闊大的株距,能讓茄子給予更多的回報!

辣椒栽窩
辣椒也是大植株作物,但幼苗比較瘦弱,根系不發達,要使辣椒苗全苗壯,確保土壤疏鬆的情況下,椒苗深植較好,這樣可以保證椒苗成活率,且能減少因較快生長造成的倒伏現象。
無辣不吃飯,無辣不成席,這是好多喜辣人群的一大特點。辣椒是餐桌佐使之君,是必備的開胃菜。每至做飯,到小菜園裡摘把新鮮辣椒,或絲或塊,爆炒清燉,於青嫩之間,配上黃嫩鮮香的雞蛋穗,讓人想想都饞,欲罷不能!

下面是我學習和實踐的經驗,分享出來,共同學習進步。
育苗。小菜園用苗不多,可以不用育苗,可以向鄰居討要幾棵,且市場上都可以買到。重要的是一定要問清品種,以適合家人口味。
栽種的準備。栽種前務必處理好土壤,最好用糞肥或綠肥撒勻,然後深翻碎土,此後壟出溝來。蔬菜大多喜溼怕澇,壟溝是最好的方法。
栽種。在溝壟上挖栽苗坑,一尺半左右的間隔較好,先在坑裡澆水,然後入苗,封土並略按緊。
幼苗期。幼苗期早晚各澆一遍水,澆透,避開一天的高溫時段,以免大溫差,使幼苗中病,一般情況下,澆水三天就可以成活了;幼苗成活後,宜大水漫灌一次,即將地澆透,定苗催生。
除草。雜草與蔬菜爭搶肥水和空間,幼苗時期,甚至會「吃掉」幼苗,所以要及時撥除雜草,菜園小,撥草不累,這種勞動是非常舒適的有氧運動。
果期澆水。開花之前不宜澆水過勤,目的是壯苗,促使幼苗向下札根,植株健壯;進入坐果期後,就可根據天氣情況,經常透水澆灌。晌晴天,我一般以三天為間隔。
此時,小菜園就真正旺盛了起來,很多時候,茄子和辣椒根本就吃不完。送給親戚鄰居一把,即加深了感情,又讓人莫名的高興。
我個人的經驗,壟溝一半透溼,一半乾爽,茄子、辣椒結果最多最好。不知是不是這樣?歡迎探討。
最讓人高興的是,茄子辣椒的育果期長達幾個月,從端午見花,一直能持續到初冬栽白菜,真的是一種養人的好作物。
治蟲與肥料。茄子、辣椒的嫩葉容易生蟲子,我從不用藥,發現有了青蟲,我會拿根針,循蟲屎找到蟲子,用針挑出來餵雞;茄子易生蚜蟲,可以微量施藥,我一般用低毒藥物或洗衣粉水。此外,我從不施用化肥,既然希望綠色環保,就多付出些勞動。

您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留言探討。
歡迎關注鄉村滋味,每日趣聊農家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