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2 種野菜是「致癌大王」,自律者從不吃,吃它等於吃「毒」!
馬上「五一」勞動節放假了,朋友早早約我去爬山,順便挖點野菜回家包野菜包子,估計爬山都累夠嗆,還哪裡有心思挖野菜?再說山上也不一定能找到野菜,還不如去農村挖野草呢。不過,都「五一」了,野菜都口感不好了吧?
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卻有很多人喜歡去吃野菜,到底怎麼回事?有哪些野菜真心好吃?
最近逛市場的時候,發現曾經賣菜的攤主,還賣野菜,蒲公英、香椿芽、山麻楂,還有不認識的野菜,一斤4.8元,都挺搶手呢。別說用山麻楂和肉包的包子挺香呢。
說起野菜,過去人們沒有蔬菜,不得不挖野菜來調劑。但是現在市場上的蔬菜品種五花八門,人們卻願意在春天去挖野菜,甚至花錢去買野菜,為啥呢?
我覺得一個原因是野菜沒有打藥,屬於大自然的饋贈,吃得更放心。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野菜都對人體有著積極的作用,甚至一些藥用作用,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野菜對人體的健康有積極的作用,有些野菜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友好,甚至會致癌。
就比如以下這幾種野菜,有些講究的人是從來不碰的,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抵抗不住它的美味。為了健康著想,即便再喜歡吃,也一定要提前處理一下之後再吃,不然就等於在吃「毒素」!
1、香椿芽
野菜的種類很多,在我的認知範圍內,被稱為「樹上蔬菜」的香椿芽真的不便宜,路邊的大姨擺攤賣的自家種的香椿芽,一小把就得十幾塊錢。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年的香椿芽賣到220元一斤,比肉都貴,即便這樣也有人買,喜歡香椿芽的人估計覺得比肉都香吧?
其實,在蘇軾的《春菜》中就有了香椿芽的記載:「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蘇軾更是對香椿芽讚不絕口:「椿木實而葉香可啖」。而且據歷史記載,在漢朝的時候,人們會把香椿芽當做貢品上貢的,可見香椿芽也是一種有著歷史的野菜。
俗語:「不怕有蛇進家門,就怕香椿高過房」,為什麼香椿比蛇可怕?
香椿芽不僅味美,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根據資料報告顯示,香椿芽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鈣、胡蘿蔔素、鐵等營養元素,都可以排列在我們平常食用的蔬菜前排。
不過呢,香椿芽雖然美味,營養價值高,但它含有很高的亞硝酸鹽,過量或者長期食用並不利於健康,甚至會致癌。
有網友肯定會說胡說八道,過去的人沒少吃香椿芽咋沒事?別總拿過去比,過去的人入口的食物有各種高科技嗎?如果身體本來就有不健康,那身體已經負擔太多了,再雪上加霜,就不是好事情了吧?
還有就是過去的人吃野菜基本都會焯水,這一焯水就解決了很多問題。就像香椿芽中含有亞硝酸鹽,經過焯水之後,就大大降低了亞硝酸鹽的含量,只要不過量食用,就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所以,喜歡吃生香椿芽的網友,還是別圖一時口感,直接生食,一定要焯水之後再食用,畢竟身體是自己的,香椿芽年年都有。
尤其是香椿芽屬於發物,像有些有慢性病的人群、體質不好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香椿芽,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2、蕨菜
蕨菜是鳳尾蕨科植物,在我國分佈比較廣泛,四川蕨菜更是全國聞名吧?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搬回老家,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大姨家就會送來蕨菜、刺椿頭等野菜,都是大姨夫去深山裡採摘的,每次都是菜一大袋子,回家之後各家分分吃。
小時候吃蕨菜比較單一,都是放在開水鍋裡焯熟,然後加上蒜泥、醋、辣椒油等涼拌一下。後來人們會醃製蕨菜,就像四川的泡椒蕨菜也是很下飯的。
對於吃的方面,老祖宗也是毫不遜色,能發掘很多野菜美食。雖然蕨菜是野菜,但是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鈣等,還含有18種氨基酸,營養豐富,所以也是一些飯點的特色菜。
不過呢,蕨菜中含有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其實它原本是蕨菜自保的「盾牌」,卻也強大不過人類的胃。
不過,蕨菜的確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能夠致癌的食用植物,也就是說食用蕨菜可以增加致癌的風險,當然,並不是說你吃一口蕨菜就會致癌,只要注意量,風險就會越小,量變會引起質變嘛。
那蕨菜怎樣處理才能降低原蕨苷呢?人們會把新鮮的蕨菜用鹼水或者草木灰水來處理,降低原蕨苷的毒性,不過並不能清除,只是含量降低了而已。
所以,蕨菜還是隻嚐個鮮即可,別貪吃。對於比較注重養生的人,怕是一口不會品嚐的吧?畢竟多吃一口就是增加風險,少吃一口又不會瘦!
另外,在《食療本草》有記載蕨菜:「冷氣人食之多腹脹」。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更少食用蕨菜,或者為身體著想,不食用蕨菜。
所以,在選擇野菜時,我們應該擦亮雙眼,不被外表所迷惑。儘管一些野菜看上去美味可口,但可能隱藏著健康的風險。保護健康比一時的口福更加重要。
因此,建議遠離那些「致癌大王」,或者少吃,選擇更加安全健康的食材,只有身體更加健康,才能幸福生活!